今天给各位分享还会降温吗2024的知识,其中也会对2024年几度算发烧进行解释,假设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一、2024年后教师退休工资职称差的多
1、若退休教师的养老金真不再与职称挂钩了,那么评职称这条赛道上的竞争会大大降低,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可以放在教学上,学生将进一步受益。
2、教师职称分为5个等级13个档,分别是正高级、高级、一级、二级和三级,正高级又对应4个小级,高级和一级又分别对应3个小级,二级和三级分别对应2个小级别和1个小级。
3、自2011年扩大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之后,中小学教师也可以参评与教授级别一样的正高级职称。自这时起,无论是高校教师,还是中学教师、小学教师,对评职称的热情度就更高了。
4、无可否认的是,职称高是教学水平的一种体现,评职称在很大程度上能通过竞争来提高整体教学水平,形成“你追我赶”之势,提高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5、但是弊端也是有的,一个重要的体现就是有些教师会一门心思的冲着评定高职称去,为了迎合评定而展开工作,占用了教书育人上的时间和精力,本质上是一种“本末倒置”。
6、说白了,正是因为职称越高,薪资福利待遇越高、越有成就感,才使得教师热衷于评职称。倘若待遇福利方面不再与职称挂钩,那么肯定会降温,更多的精力和心思可以放在教学上,也算是一件好事。
7、但养老金不再与职称挂钩的消息,真实情况确实如此吗?我们不妨结合养老金并轨,来具体分析一下:
8、首先,养老金计算方式,新老办法交替,老办法依然挂钩职称
9、大家都知道,养老金的计算方式在2014年10月份随着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迎来了一次新办法和老办法的交替,设置了从2014年10月到2024年9月为期10年的过渡期。
10、对于在制度改革前参加工作,在制度改革后退休的事业单位人员而言,他们属于“退休中人”,10年过渡期期间养老金的计发原则是“保低限高”,也就是把新办法待遇计发标准和老办法待遇计发标准进行对比:若新办法低于老办法,则按照老办法计发,保证待遇不降低;若新办法高于老办法,则超出的部分按照退休时间,每年依次按照超出部分的10%、20%......100%计发。
11、等到2024年9月30日这一最后过渡期结束之后,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按照新办法计发,与老办法不再有任何关系。
12、一是教师的综合薪资包括岗位工资、薪级工资、教龄补贴、绩效工资、特殊岗位补贴等部分,其中岗位工资和绩效工资中的基础性绩效工资,以及某些特殊岗位补贴,均是与职称相挂钩的。
13、以岗位工资与职称挂钩为例,一级教师首次聘请十级岗位的,对应岗位工资2007元,若晋升到九级,则岗位工资涨到2174元,每月差距近170元;再比如高级教师,七级对应2773元、六即对应3005元,若是正高级,则岗位工资的差距还会拉大。
14、单是因职称高低而造成的岗位工资差距,最高就有近6000元的差距,这还不算基础性绩效工资、某些特殊岗位补贴因职称不同而造成的薪资差。
15、其实这也很好理解,现实中,初入教师队伍的年轻教师,和工龄长、职称高的资深教师,综合薪资收入差距三四千元甚至五六千元是很常见的现象。
16、说白了,职称决定综合薪资收入,这是前提。基于此,再来看一下职称是如何影响养老金高低的:
17、计算原则是,工作年限满20年不满30年的、满30年不满35年的、满35年的,分别按照在职工资的80%、85%、90%计发。
18、由此可见,除了工作年限决定退休金高低之外,另一项重要因素就是在职时的工资水平,而工资水平又与职称高低直接相关。
19、举个例子讲,同样是工龄30年按照80%计发,评上正高级职称的,在职工资9000元,没有评上正高职称的,在职工资5000元,那么退休金待遇每月就相差3200元。
20、与退休老人类似,在“保低限高”的原则下,“退休中人”养老金待遇也与职称相关,毕竟若是新办法低于老办法,则按老办法计发养老金。
21、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之后,养老金待遇水平的高低,表面上来看已经与职称等因素无关。
22、道理很简单,新办法之下,养老金待遇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组成,前者的计算公式是:(职工退休时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1%;后者的计算公式是: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计发月数。
23、从计算公式来看,新办法之下,养老金待遇的高低与退休时所在地区在岗职工平均薪资水平有关,这一点退休人员无法左右;再就是与缴费年限、缴费基数、个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息息相关。
24、由此可见,新办法中,已经没有了“职称”这项因素,本质上“长缴多得、多缴多得”,与退休前职称的高低没有直接关联性。
25、三,即便是过渡期结束之后,“职称”的作用依然很重要,影响养老金待遇,也影响其他待遇
26、上文说到,新办法之下,养老金待遇的高低与缴费年限、缴费基数,以及个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这三项因素直接相关,表面看剔除了“职称”这一因素,但深究下,职称的作用依然很重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27、其一,职称决定岗位工资等收入高低,这又决定缴费基数的高或低;
28、在职时,职称依然决定岗位工资的高、基础性绩效工资、一些补贴的高低,则这些又决定养老保险缴费基数的高低。
29、倘若职称高,那么养老保险的缴费基数就高,退休后的养老金待遇水平也会相应提高。
30、退休中人中,养老金有一部分是过渡性养老金,决定过渡性养老金高低的因素中,有一项是本人平均缴费工资指数,指数越高,则过渡性养老金越高。
31、决定指数高低的有三个因素,即岗位指数、薪级指数、调节指数,这三个指数与职称息息相关,职称越高,则指数越高、过渡性养老金的待遇越高。
32、其三,职称影响公积金和职业年金;
33、公积金和职业年金可以视作“补充养老金”,其余额的累积也与缴费基数有关,而决定缴费基数多少的,还是职称。
34、关于养老金与职称在过渡期结束后不再挂钩的说法,其实是没有根据的,只不过相较于老办法的“直接挂钩”,新办法没有直接体现出来而已。
二、2024年春节会不会降温
1.春节是每年农历的第一个传统节日,通常在一月或二月,这个时候还在冬天,天气都会有点冷的。
2.根据2024年的春节时间,春节在六九期间,气温不会那么低,但可能受冷空气影响,出现降温的情况。
3. 2024年春节是否降温难以确定,因为天气预测只是参考,不一定准确。
4. 2024年春节(正月初一)在2月10日,处于六九、七九期间。尽管最冷的时期是三九、四九,但春节期间天气应开始变暖。
5.由于厄尔尼诺事件的影响,暖冬的概率较大。
6.新一轮冷空气可能带来较低气温和雨雪天气,如青海省玛沁县近日发布的暴雪黄色预警。
7.农谚预测寒露时节的雨雪连绵,春节可能覆盖着白雪,意味着寒冷的冬天的到来。
8.不同地区的春节气温不同。例如,海南三亚平均温度为18℃~ 26℃,建议穿着清凉透气的衣物;北京平均温度为-5℃~ 5℃,建议穿着保暖衣物。
9.目前无法准确预测2024年春节是否会出现极端低温天气,因为中国地域广阔,各地冬天温度不同。
三、2024年还有冷空气吗
受其影响,山西大部、北京、天津、河北中部偏西地区早晨的能见度相比之前同时次都有明显改善。不过再往南仍有不少地方早晨依旧是大雾弥漫的状态,尤其华北南部、黄淮北部、江汉、四川盆地出现了大面积的强浓雾到特强浓雾。预计黄淮、江淮的大气扩散条件也会转好,但长江中下游地区仍有雾和霾天气。
总体来说本轮冷空气势力偏弱,对雾和霾的消除能力较差,空气相对湿度大,大雾和霾的留存时间较长。随着冷空气继续南下影响我国,南方气温也会短暂下滑,甚至转为偏低,江南多地最高气温会降至10°C以下。
1、地理位置:冷空气多数在极地与西伯利亚大陆上形成,其范围纵横长达数千公里,厚度达几公里到几十公里。这些地区由于纬度高、海拔高,同时地处大陆内部,获得热量少,散热快,因此成为北半球的寒冷中心。
2、气候变化:随着季节的变化和地球自转,冷空气会随之移动。在冬季,北极地区的冷空气向南移动,与来自西伯利亚等地的冷空气合并,形成无敌的冷空气团,经蒙古、内蒙古等地,最终影响到中国东北、华北、黄淮等地区。
3、风向和风力:风向和风力也会影响冷空气的移动和影响范围。假设风向与冷空气移动方向相同,降温幅度可能会更加明显。而假设风向与冷空气移动方向相反,降温幅度可能会减小。
假如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