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义恒见识

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蒙台梭利教育法(蒙台梭利教具介绍和使用方法)

蒙台梭利教育法(蒙台梭利教具介绍和使用方法)

其实蒙台梭利教育法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蒙台梭利教具介绍和使用方法,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蒙台梭利教育法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本文目录

  1. 什么是蒙台梭利教育法
  2. 蒙台梭利教育方法的教育内容有哪些
  3. 蒙台梭利和我国现行的幼儿教育法有何异同
  4. 什么是蒙氏教育法

一、什么是蒙台梭利教育法

1、蒙台梭利教育法是以科学的方法为根本教育,对幼儿实施素质教育及潜能开发的优秀教育模式,主要特点如下:尊重孩子的学习与成长步调把握儿童的敏感期,即0- 6岁的幼儿在特定的时期会出现特定的喜好倾向,若顺着敏感期学习该特性即可获得最大的学习效果。蒙台梭利根据以上的发现,提出要求教师根据儿童发展的进程,对不同特点的儿童进行因材施教,不搞“一刀切”式的教育。蒙台梭利也反对以成人为本位的教学观点,重视儿童是有别于成人的独立个体。与此同时,蒙台梭利主张教育应该由日常生活训练着手,配合良好的学习环境、丰富的教育内容,让儿童自发的主动学习,自己建构完善的人格。正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是特别的,蒙台梭利教育了解到他们的学习成长过程快慢不一,因此尊重孩子内在需求,让孩子适时、适性的成长,经过课室里的活动与强化教育,彰显出孩子内在的心智发展水平。

2、蒙台梭利十分重视环境,她说:“在我们的学校中,环境教育儿童。”并认为环境是重要的保育内容,而且保育方法的许多方面亦由环境决定。儿童需要适当的环境才能正常地发展,完善其人格。然而,多数儿童在一般情况下并不是生活在适当的环境中。儿童天性亲近自然,但随着文明的发展,自然距离儿童却越来越远。他们居住在以成人为本位的世界中,身边的一切对他们来说,其规格、重量及形态都不是完全适宜的,难于随心所欲地操作。“有准备的环境”是为了让精神处于胚胎状态的儿童能够顺利成长,从而将秩序与智慧等精神食粮的环境预备好。对六岁以前的儿童而言,成人的环境与儿童的环境在大小及步调上相差悬殊,因此儿童在活动时需时时依赖成人的协助。儿童一直依赖成人的协助便无法完成应有的成长,不能支配自己的生活、教育自己、锻炼自己。假设没有理想的环境,儿童就无法意识到自己的能力,这样永远无法脱离成人而独立。因此,蒙台梭利根据儿童六岁以前的敏感期与吸收性心智,创设一个以儿童为本位的环境,让儿童自己生活。这个环境是“有准备的环境”其意义并不仅只是环境,而且是儿童将要面临的未来世界及各国文化的方法与手段。

二、蒙台梭利教育方法的教育内容有哪些

1、“蒙台梭利”在家长的眼里是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词。不论是在网络、微信还是市面上的各类早教机构或是幼儿园,这几个字出现的频次高得吓人,甚至开始成为家长为孩子选择教育时的“首要问题”。但蒙台梭利教育到底是什么?如何进行教学?这个问题说不定连不少标榜蒙氏教育的机构都说不出所以然,更不要提看得云里雾里的家长了,让小编来解答大家的困惑吧!

2、蒙台梭利是培养学习能力和习惯的教育

3、首先,在提蒙台梭利的具体教育环境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下蒙台梭利的教育目标是什么。

4、蒙台梭利教育理念由玛利亚·蒙台梭利的教育理念发展而来,基本原则是“追随孩子”。

5、同大部分学数学、学英语并声称教导孩子多少基本知识的幼儿教育不同,蒙台梭利教育中最重要的方面与学业无关。蒙氏教育注重的是孩子的个人发展并培养与提升每个孩子对快乐与惊奇的感知能力。在蒙台梭利环境的学习过程中,孩子应该享受自己童年的快乐,而不是提前掌握多少学术上的知识,更注重的是孩子学习的过程。

6、为什么会和我们过去固有的思想有这样的差异呢?这就同蒙台梭利的教育理念和目标相关了,“这是着重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的教育”,接受蒙氏教育的孩子并不会通过机械式记忆记住某些算式、每天默写单词这样的方式提高知识的密度,而是在蒙氏教育的环境中自己探索、寻找答案,逐渐掌握自己独特的学习能力,从而拓宽知识面。

7、“其实是这样,孩子们在幼儿园的环境中并没有接触到一些基础背诵的概念和难度略高的题目,他们被教导的是自由地探索和学习,所以他们的学习习惯、能力和自主性会非常强。慢慢地我们孩子的优势就会逐渐体现出来。

8、“有准备的环境”是蒙台梭利的特点之一。

9、蒙台梭利关于有准备的环境的理解就是:儿童来到这里所接触到一切有利于发展并最大程度促进孩子独立学习与探索的条件。在这个安静有序的环境里拥有许多活动,孩子们来去自如,自由选择已被教导的工作,以自己的步调练习。在这里,在环境和老师的引导,孩子们体会自由,学习自律。

10、其教室分为七个区域,分别是生活区、感官区、语言区、数学区、文化区、艺术区以及读书角。各个区域都准备了各类教具,供孩子们可以自由选择“工作”。

11、在生活区,各种茶杯、盘子、碗都是根据孩子的大小真实打造的,而不是小孩玩“过家家”用的那种塑料器具。这不,一个小朋友小心翼翼地捧着接好水的玻璃杯子,生怕打碎。“这样的环境可以让孩子们适应真实的生活,并且锻炼独立性。

12、感官区听起来好像有些难以理解,其实就是通过各类感官教具,如不同颜色的色板、不同气味的味觉瓶等让他们通过感官来学习。

13、接下来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跟日后学习相关的数学区和语言区。顾名思义,这两个区域是锻炼孩子数学和语言能力的。在这里,会有各式的教具供孩子进行学习。

14、在数学区,会有一些彩色串珠,分别由10个、100个、1000个等等数量的珠子组成,孩子们可以通过自己的视觉及触觉,一个个数珠子的数量,然后循序渐进慢慢接触一个个更大的立方体,通过具象的方式理解数学问题。

15、同样,语言区的孩子们也是通过视觉联系现实中的内容,配合学习。在语言区有这样一组教具,不同的单词与教学模型相对应,比如“elephant”对应的就是大象模型,不同单词旁边都会有一个模型进行参照,这样就可以通过多感官的形式帮助学习。

16、文化区则会有一些文化类的教具,比如世界地图拼图,孩子可以通过自己独特的方式将世界地图拼起来,在这个过程中了解一些基本知识。

17、艺术区一般来说,是孩子进行绘画的场所。在这个区域,孩子们可以自由的在自己的小毯上进行绘画。

18、读书角,顾名思义,里面放了很多书,小朋友可以在这里的书架上自由取阅,看自己想看的东西。

19、总之,孩子可以在蒙台梭利环境中学习各种文化知识,做复杂的算术题、说出各大洲的名称、识别几何形状、书写等,得到更好的成长。

20、不要去教孩子应该怎么做,自己探索才是学习的关键

21、在蒙台梭利的教室中,学习被称为“工作”。这个“工作”的主体是孩子,老师起的只是引导的作用。——她是学习环境的设计者、资源的提供者、教具的展示者,也是每个孩子成长和发展的纪录者和观察者,但却不是那个告诉孩子“1+1=2”结论的公布者。

22、在蒙氏环境学习的过程中,孩子们会一遍又一遍的重复做手上的“工作”,在这个过程中发现并掌握手上的教具所蕴含的概念。

23、用蒙台梭利的典型教具“粉红塔”来举例,“粉红塔”由十个边长递减的粉色立方体组成,孩子们需要做的就是将其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搭成一个塔状。在孩子们用这个教具“工作”的时候,老师并不会在边上以任何形式进行指导,只是孩子一个人完成。可能孩子第一次做的不对、粉红塔最后倒下了,第二次也不对、中间一环出现了差错,在这样的自由选择过程中耗费的时间会很长,但他却能够靠自己“摸”、自己思考,最终掌握抽象的辨别能力。要知道,在这个过程中,全部依靠的都是孩子自己的思考。

24、“让孩子自己学、自己判断”这个道理非常浅显,但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有的家长会经常抱怨孩子什么都要问父母,不论学习、生活还是各类问题,甚至长大之后依然如此。却不知,造成这样问题的源头在家长本身。孩子很小的时候,大人就习惯告诉他这个不应该这样,那个该是这样,久而久之,孩子就习惯了不思考。

25、一次开放孩子家长观察的课堂上,就遇到过这样的情况。

26、当时,一个女孩正在聚精会神的完成“圆柱体插座”的教具,这个教具由十个木头的圆柱体凹槽和一个个圆柱体组成,孩子要做的就是把十个圆柱体全部放进相对应的凹槽。“在女孩‘工作’的时候,她的父亲坐在一旁观察,但不一会儿,她的父亲就按耐不住了:女孩子每拿起一个圆柱体在思考、比对放入圆柱体凹槽时,她的父亲就说‘不是这个’、‘换一个’,这样次数多了之后,我们发现,她拿起那个教具的时候,就会抬头看她的爸爸,好像在问是不是这个,然后默默地等待父亲的答案,其实我们应该让孩子自己选择,父母不能在孩子都还没自己尝试找到答案前,就抢在前面给她答案。

27、看到这里,或许你认为蒙台梭利教育就是放任孩子自由的玩耍、学习,但事实却不是这样的。在蒙氏教育的环境里,孩子必须在遵从“规则”和“秩序”下自由的玩耍。

28、每个蒙台梭利教室都是“按照有限度的自由”这一原则运作的。

29、每个教室都有基本的规则,这些规则都是以尊重个人和环境这一蒙台梭利核心理念为依据的。

30、这里的规则大多是关于学生个人习惯和教养方面的内容。举例,假设一个小朋友想要玩粉红塔的教具,而另外的小朋友还在“工作”中,那么他就需要在旁边等。

31、“这个‘等’是我们在蒙氏教育中希望孩子学习的一样东西。另一个孩子在工作的时候,这个小朋友只能等待,而等待期间其实没有什么事情只能看其他孩子在做什么。所以这段时间就变成了学习的过程,他可以在看到其他孩子工作的过程,然后用自己的思维模拟,等到轮到他之后,他就可以通过实践验证自己的想法,等待也培养到孩子的好性格。”

32、这只是规则其中的一个方面,在蒙台梭利的教室中,有很多这样关于孩子的习惯、教养方面的规则需要遵守。比如当老师在和小朋友聊天或者在忙的时候,其他学生要找老师就要轻轻拍一下老师的肩膀,然后静静地等老师忙完;又比如小朋友从来不会自己去碰没有教过的教具,因为他们知道规则不允许。

33、在遵循规则的前提下,孩子可以自行选择感兴趣并且已被教过的教具,按自己的步调工作,当然也可以独自完成也可与他人合作。而老师则通过对孩子课堂上的观察,决定哪个孩子或哪些孩子适合学习新的活动或新的教具。目的就是鼓励孩子积极自主的学习,并在个人学习和小组合作中取得平衡。

34、在知道蒙台梭利理念和基本的规则之后,家长又要如何将这种理念吸收实践,在家里就为孩子布置一个蒙台梭利环境呢?

35、这里的秩序做起来很简单,可以这样来理解:家里的各式摆放都要依据一定的“秩序”来布置。

36、比方说:很多家长会把孩子的各种玩具放进一个筐子里,但这样的做法是不对的。应该把孩子的不同玩具分门别类摆放,不同的车子、积木、拼图都可以分开。这样孩子玩耍完之后,就会自己把东西收好,放在原来的地方。

37、孩子日常的作息有一定的“秩序”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学校,会规定几点到几点吃饭、几点是出去玩,这样孩子对时间就有一定的概念;但是在家里,没有固定的作息规划,他有时就会玩一样东西玩很久,这样也是不对的,要让他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做什么。

38、蒙台梭利的理念中有这样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孩子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所以在蒙氏的房间中,孩子的床应该是非常低的,这样他醒来之后就可以自己下床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39、除此之外,一些玩具、小柜子、衣服都要尽可能放在孩子够得到的地方,让他可以自己碰到,从而培养出自己的独立性。比方说:孩子的衣柜可以设计一个比较矮的杆子,这样他就可以自己选衣服、挂衣服,而不是什么都要父母帮忙。

40、同样,假设想要在房间里挂画培养孩子的艺术感,也要尽可能的放在与孩子视线平行的地方。

41、有条件的话,家长在厨房旁边可以设计一个小朋友“mini size”的各种厨房用具,这样他就可以自己洗自己的小碗、杯子,培养他的独立能力。

42、厨房角落放上一些小拖把、簸箕这样的物品也是培养孩子手眼协调性和独立能力的好办法。起初,家长可以教孩子怎么拖地、怎么擦桌子,教会之后,他打翻水、看到桌子脏就可以自己去处理。

43、自己可以设计一些特别的方法或工具让孩子动手做

44、其实蒙台梭利环境没有特定的标准,家长可以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设计。

45、比方说,对年龄特别小的孩子来说,自己取水、打泡沫、弄干这样的擦桌子的步骤比较复杂,那么家长可以简化步骤,就让孩子单纯的拿块布沾水擦桌子;也可以买一个小的喷雾瓶,教孩子擦玻璃。这些都是生活中的小细节,但是家长都可以布置一些简单的任务,在教会他们之后,他们就会经常自己做了。

三、蒙台梭利和我国现行的幼儿教育法有何异同

1、以儿童为中心。视儿童为有别于成人的独立个体,反对以成人为本位的教学观点,

2、“不教的教育”。蒙台梭利反对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教学,主张由日常生活训练着手,配合以良好的学习环境和丰富的教育内容,让儿童自发的主动学习,自己建构完善的人格。

3、把握儿童的敏感期。0-6岁的幼儿在特定的时期会出现特定的喜好倾向。若顺着敏感期学习,该特性即可获得最大的学习效果。

4、教师扮演导师的角色。一般称蒙氏教师为启导员。他必须对孩子的心灵世界有深刻的认识与了解,对于孩子的发展状况了如指掌,才能提供孩子适时、适性地协助与指导。

5、完全人格的培养。蒙氏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协助孩子正常化。透过环境的设计、教具的操作,使孩子一步步建构完善的人格。

6、尊重孩子的成长步调。蒙氏教育要求教师根据儿童发展的进程,对不同特点的儿童进行因材教,不搞一刀切式的教育。

7、混龄教育。让不同年龄的孩子在一起,可使较小的孩子有不同年龄层的模仿对象,而较大的孩子则可以从帮助年幼的儿童中增强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8、丰富的教材与教具。蒙台梭利教具非常丰富,但这些教具并非是教师用来教学的工具,而是孩子工作的材料。孩子透过这些工作,从自我重复操作练习中,建构完善的人格。

9、屏除单一奖惩制度。蒙氏教学尊重儿童,培养孩子正在萌芽的尊严感。

10、爆发式的教学成果。蒙氏教育尊重孩子内在需求,让孩子适时、适性的成长,短期内不易察觉成果,但却会在某一时间以爆发的形式,彰显出孩子内在的心智发展水平。

日常生活教育:包括基本动作训练、照顾自己、照顾环境、照顾他人、社交行为。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自主性、专注力、手眼协调能力和自信心。

感官教育:通过对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的训练,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分类能力和注意力。

数学教育:培养幼儿初步的数量概念、逻辑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和判断能力。

语言教育:通过对听觉、口语、视觉、语音、文字和阅读练习,培养幼儿听、说、认、读和书写能力。

科学文化教育:包括自然、地理、历史、科学、音乐、美术。通过让幼儿学习民族文化,培养幼儿爱科学的情感和民族自豪感,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发展幼儿智力,培养正确运用感官和进行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增进对环境的认识,培养有益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培养初步的动手能力。萌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培养诚实、自信、好问、有爱、勇敢、爱护公物、克服苦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培养幼儿初步的感受和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

四、什么是蒙氏教育法

1、蒙氏教育法是一种全面提升儿童素质,发展儿童潜能的教育方法,又名蒙氏教学法,全名蒙特梭利教学法。蒙特梭利认为儿童存在着与生俱来的“内在生命力”,这种生命力是积极的、不断发展的、具有无穷的力量。而教育的任务是激发和促进儿童的“内在潜力”的发展。

2、蒙氏教育法认为儿童不是成人灌注的容器,也不是可以任意塑造的泥和蜡,教师和父母必须认真研究、观察儿童、了解儿童的内心世界,在儿童自由与自发的活动中,帮助儿童获得身心发展。据此,蒙特梭利为学前儿童设计出一整套有效引导儿童迅速成长的训练方法。

3、蒙特梭利教育法是一个非常实用的,操作性极强的、完整的教育体系。他不但能完成对儿童的早期智力开发,而且能全面提升儿童的身心素质。蒙特梭利非常重视儿童智力早期开发,但是反对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育,蒙特梭利学校主张以自我教育为主,在教育活动中,儿童是主体、是中心。

关于本次蒙台梭利教育法和蒙台梭利教具介绍和使用方法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假如解决了您的问题,我们非常高兴。

赞(76)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和图片均来自网友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理解!
文章名称:蒙台梭利教育法(蒙台梭利教具介绍和使用方法)
文章链接:/jianshi/1821.html

凯义恒见识

蒙台梭利教育法(蒙台梭利教具介绍和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