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义恒见识

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诗句云想衣裳花想容(李白的《清平调》中的“云想衣裳花想容”下一句是什么)

诗句云想衣裳花想容(李白的《清平调》中的“云想衣裳花想容”下一句是什么)

Hi,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诗句云想衣裳花想容这个问题,李白的《清平调》中的“云想衣裳花想容”下一句是什么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云想衣裳花想容"下一句是什么
  2. “云想衣裳花想容”下一句是什么
  3. 云想衣裳花想容,下一句是什么
  4. 李白的《清平调》中的“云想衣裳花想容”下一句是什么

一、"云想衣裳花想容"下一句是什么

1、"云想衣裳花想容"下一句是“春风拂槛露华浓”。

2、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3、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4、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5、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6、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7、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8、见云之灿烂想其衣裳之华艳,见花之艳丽想人之容貌照人。

9、若不是在群玉山头见到了她,就是在瑶池的月光下来相逢。

10、像枝红牡丹沐浴雨露散芳香,有杨妃不再思慕神女空自伤。

11、请问汉宫佳丽谁能和她媲美,就算赵飞燕也要靠精心化妆。

12、名花伴着绝色美人令人心欢,赢得君王满面带笑不停地看。

13、春风中消解了君王无限怅恨,在沉香亭北共同倚靠着栏杆。

14、出处:出自唐代著名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七言乐府诗《清平调词三首》。

15、天宝元年(公元742年),由于玉真公主和贺知章的交口称赞,玄宗看了李白的诗赋,对其十分钦慕,便召李白进宫。

16、李白进宫朝见那天,玄宗降辇步迎,“以七宝床赐食于前,亲手调羹”。玄宗问到一些当世事务,李白凭半生饱学及长期对社会的观察,胸有成竹,对答如流。玄宗大为赞赏,随即令李白供奉翰林,职务是给皇上写诗文娱乐,陪侍皇帝左右。

17、玄宗每有宴请或郊游,必命李白侍从,利用他敏捷的诗才,赋诗纪实。虽非记功,也将其文字流传后世,以盛况向后人夸示。李白受到玄宗如此的宠信,同僚不胜艳羡,但也有人因此而产生了嫉恨之心。

18、天宝二年(743年),李白四十三岁。诏翰林院。初春,玄宗于宫中行乐,李白奉诏作《宫中行乐词》,赐宫锦袍。暮春,兴庆池牡丹盛开,玄宗与杨玉环同赏,李白奉诏进宫,即在金花笺上作了《清平调词三首》。

二、“云想衣裳花想容”下一句是什么

1、译文:云霞是她的衣裳,花儿是她的颜容;春风吹拂栏杆,露珠润泽花色更浓。如此天姿国色,若不见于群玉山头,那一定只有在瑶台月下,才能相逢!

2、“云想衣裳花想容”是李白所作《清平调》(一作《清平调词》)三首里的第一首的首句。

3、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4、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5、语句本意:云彩都想有华丽的衣裳,花儿都想有娇美的容颜。稍加引申:就象云彩都想有华丽的衣裳、花儿都想有娇美的容颜一样,女子都想有华艳的衣服和娇美的容颜,而贵妃娘娘就有这极品的美服与娇容(“春风拂槛露华浓”之意)。再加引申:云彩想有贵妃所着一样的华丽衣裳,花儿想有贵妃所有一般的娇美容颜。

三、云想衣裳花想容,下一句是什么

1、此句出自李白的《清平调·云想衣裳花想容》。原文如下:

2、yún xiǎng yī cháng huā xiǎng róng,

3、chūn fēng fú jiàn lù huá nóng。

4、ruò fēi qún yù shān tóu jiàn,

5、huì xiàng yáo tái yuè xià féng。

6、我是一个自认为比较严谨的人,纠正一下这位发的注音中的2处错误。衣裳读cháng,因为只有口语中才读shang,槛读jiàn。特别注意其中见读音jiàn没错,不能读xiàn。

7、云霞是她的衣裳,花儿是她的颜容;

8、春风吹拂栏杆,露珠润泽花色更浓。

9、如此天姿国色,若不见于群玉山头,

10、那一定只有在瑶台月下,才能相逢!

四、李白的《清平调》中的“云想衣裳花想容”下一句是什么

1、这句诗出自李白的《清平调》。“云想衣裳花想容”下一句是:春风拂槛露华浓。意思是:春风吹拂栏杆,露珠润泽花色更浓。

2、李白的《清平调》中共有三首,这是其一。

3、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4、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5、见到云就联想到她华艳的衣裳,见到花就联想到她艳丽的容貌;春风吹拂栏杆,露珠润泽花色更浓。

6、如此天姿国色,不是群玉山头所见的飘飘仙子,就是瑶台殿前月光照耀下的神女。

7、清平调:一种歌的曲调,“平调、清调、瑟调”皆周房中之遗声。

8、“云想”句:见云之灿烂想其衣之华艳,见花之艳丽想美人之容貌照人。实际上是以云喻衣,以花喻人。

9、槛:栏杆;露华浓:牡丹花沾着晶莹的露珠更显得颜色艳丽。

10、“若非……会向……”:相当于“不是……就是……”的意思。

11、群玉:山名,传说中西王母所住之地。全句形容贵妃貌美惊人,怀疑她不是群玉山头所见的飘飘仙子,就是瑶台殿前月光照耀下的神女。

12、据晚唐五代人的记载,这组诗共三首。公元743年(唐玄宗天宝二年)或公元744年(天宝三年)春天的一日,唐玄宗和杨贵妃在宫中的沉香亭观赏牡丹花时召翰林待诏李白进宫写新乐章。李白奉诏进宫,即在金花笺上作了这三首诗。本首诗就是其中之一。

13、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为醉时写就,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

14、诗人首先写道:“云想衣裳花想容。”“想”即像。“花”指牡丹花。读解这一句,是可以双解的,或者说,看见天边的云彩就想起杨贵妃的衣裳,看见娇嫩的牡丹花儿就不由得想起杨贵妃的容颜。诗人通过“云”与“衣裳”,“花”与“容”的相似性,通过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杨贵妃衣着的绚丽轻盈,容颜的娇嫩可人。也可以理解成衣裳像云彩一样轻盈,容颜像花儿一样美丽可人。无论那种解读,诗人都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和丰富的联想方法,形象而生动地描写了杨贵妃的富贵及其容颜之美。

15、接着写道:“春风拂槛露华浓。”“拂”即轻轻擦过。“槛”即花圃的围栏。“华”通“花”意思是说,春风吹拂栏杆,露珠润泽花色更浓。“春风”一词具有双重意义,一是写自然环境之美,春天的风和煦的,暖暖的;二是暗示杨贵妃受到皇帝的恩宠,正是春风得意之时。这一句表面描写了环境之美,其实暗示了杨贵妃春风得意状态。特别是诗人抓住了杨贵妃那似如花儿上沾满了露水一样泽润容颜来突出了内心的骄人之态。可以说,诗人在比喻中兼有夸张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放大了杨贵妃的娇态与大红大紫(“华浓”)的美艳。

16、第三句写道:“若非群玉山头见。”“群玉”即山名。“群玉山”指神话中的仙山。出自《穆天子传》(又名《周王游行》,作者不详,约成书于战国时期,记载周穆王巡游之事的著作),书中说,“群玉山”是西王母住的地方。这里以西王母居处来指代仙界,诗人借此暗寓杨贵妃美貌似天仙。这一句的意思是说,如此天姿国色似如天仙的女人,假设不在“群玉山头”见到你是见不到的这样的美人的。诗人把杨贵妃比作天仙。天仙美,本身就是朦胧之美,这样,给人留下了审美想象的空间。这一句是在上面把杨贵妃的玉颜比作花儿而的过渡到写人的整体。此时的杨贵妃真有飘飘欲仙之美。

17、最后写道:“会向瑶台月下逢。”“会向”即应在。“瑶台”也是西王母的居处。这一句的意思是说,那一定只有在瑶台月下,才能相逢。这一句还是写杨贵妃是天仙。这一句与上一句是相互联系起来的,一个是“见”,一个是“逢”,都有相遇的意思。二者之前用“若非”与“会向”相连,即“若非……会向”即是“不是……就是”之意。也就是说,杨贵妃不是“群玉山头”所见的飘飘仙子,就是瑶台殿前月光照耀下相逢的神女。玉山、瑶台、月色,一色素淡的字眼,映衬花容人面,使人自然联想到白玉般的人儿,又像一朵温馨的白牡丹花。与此同时,诗人又不露痕迹,把杨妃比作天女下凡,真是精妙至极。

18、一枝秾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19、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20、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21、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OK,小编就写到这里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赞(109)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和图片均来自网友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理解!
文章名称:诗句云想衣裳花想容(李白的《清平调》中的“云想衣裳花想容”下一句是什么)
文章链接:/wangluo/1849.html

凯义恒见识

诗句云想衣裳花想容(李白的《清平调》中的“云想衣裳花想容”下一句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