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对于感觉森山大道的作品很普通和日本有哪些比较著名的摄影师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十位世界级当代摄影大师
想要知道当代最著名的世界级的摄影大师有哪些吗?下面就由我介绍十位世界级当代摄影大师。
1.薇薇安·迈尔——颠覆街拍大师的保姆摄影师
薇薇安·迈尔(Vivian Maier)
薇薇安·迈尔(Vivian Maier,1926-2009),生于美国,在芝加哥市做了近40年保姆,生前15万张底片未冲洗,2007年她的照片被大量发现,随之传遍世界。其照片已在美、英、德、法、丹麦、挪威、比利时等国展出,并出现在世界各国的报刊杂志上。2013年,拥有薇薇安照片最多的收藏家,现年33岁的约翰·马鲁夫与人共同执导了纪实电影《寻找薇薇安·梅尔》(FindingVivian Maier),2014年3月起已在美国各大影院上映。
在薇薇安·迈尔最迷人的街拍中,人物都有一种极其“入神”或“出神”的状态。这种绝对近距离的抓拍、对人性原始情感的短匕相见颠覆了以往所有的街拍大师。和“恶狠狠的”男性街拍大师不同(威廉•克莱因的癫狂,李•弗里德兰德的复杂性苦涩,维诺格兰德存在的混沌不定),她的街拍更关注入微的人物神态和人性风景。也因自己的身世,她拍的大多是社会边缘人物。这使得她成为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最伟大的纪实艺术家。
2.马丁·帕尔——英国消费纪实摄影大师
马丁•帕尔(Martin Parr,1952—),英国纪实摄影大师,玛格南图片社成员。其摄影日常诙谐,反映消费社会的平常平庸,无聊荒谬。1995年,布列松在巴黎国家摄影中心看过他的影展后气愤地说:“你完全来自另一个星球。”色调浓艳的彩照嘲讽了资本世界的空虚游戏,代表了当代主观纪实的一种新方向。
马丁·帕尔来过中国八次,但他对自己在中国拍的照片并不满意,反而他并对中国的现状心存疑虑。“我想表现世界上的新经济崛起和新消费主义……中国的中产阶级可能占10%,当将来达到50%,会成为非常大的麻烦,资源消耗、环境污染等等。财富是在制造问题,而不是解决问题……这是一个巨大的残酷的国家,充满了戏剧性,气氛热烈,一直在变动。”
3.埃拉德·拉斯里——新一代跨界影响力摄影师
埃拉德·拉斯里(Elad Lassry)
埃拉德·拉斯里(Elad Lassry,1977-),生于以色列,美国当代艺术家,现居洛杉矶。他的作品横跨摄影、电影、绘画、雕塑、装置等多个领域,用不同的形式来思考图像交流的可能性,将观者带入空间、图像、实体、色彩、结构的复杂世界中,从而模糊了艺术的界限、摄影的界限、感知的界限,因此可称之为后图像时代的摄影家埃拉德·拉斯里的作品现场,打破了陈腐老旧的摄影展览表现形式,图像总是和实物交互起到交流或延宕的作用:捆扎在墙上的照片,阻隔人近观的床一样的装置,半遮半掩的摄影,弧线形墙体露出图像一角,似真非真像图片又像雕塑的黄瓜……在功能和意义上都开拓出新的形式架构,进而达到深度交流的可能。
埃拉德·拉斯里摄影的标志性创新主要表现在:1.照片和背景相框同一种颜色,带来一种”溢出”的真实的视觉体验;2.图像和实物的混搭,模糊了二维和三维的界限;3.泛图像手段的运用,将摄影和电影、绘画、雕塑、装置进行并置,交互作用,贡献了后图像时代框架式的创作方法。
4.沃尔夫冈·提尔曼斯——重新定义摄影的人
沃尔夫冈·提尔曼斯(WolfgangTillmans)
沃尔夫冈·提尔曼斯(WolfgangTillmans,1968—),一个重新定义了摄影的人,二十年来最具影响力的摄影艺术家,该拍什么、如何展示在他这里获得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他的作品题材广泛,或日常或抽象,视觉奇特而又极具亲和力。2000年获最负盛名的艺术大奖特纳奖。作品在世界各国重要艺术博物馆、美术馆举办过多次展览并被收藏。
提尔曼斯的作品对摄影和艺术的极限提出挑战。“我的作品让社会思考什么东西是可以被接受的。别人认为可怕的东西,在我看来可能是美的。”他从不装裱自己的照片,而是直接贴在墙上。“我从来不用艺术界的那些常规手段来抬高自己的作品。”
当看到皱巴巴的体恤被十八世纪精美的油画所包围,你才能理解什么是当代及当代摄影。在一个图像泛滥的时代粗糙的个人影像比比皆是,问题是要能发现普通事物无价值的价值和抽象性。从生活现场到图像到艺术现场,当今世界最重要的摄影家无不注重摄影的相关展示乃至整个流程。
5.南·戈尔丁——私人纪实摄影鼻祖
南·戈尔丁(Nan Goldin,1953—),美国摄影家,“私人纪实摄影”鼻祖,早期作品带有强烈的自传性质。1984年,她被男友殴打,于是自拍了著名的鼻青眼肿的照片。她还与吸毒者、同性恋等社会边缘人一起生活,忠实记录他们的生存状态及“自我的历史”。这就是著名的影集《性依赖的叙事曲》,最初以配乐幻灯片形式在美国各大美术馆展出,1986年出版。
和其早期引起巨大反响的《性依赖的叙事曲》不同,南·戈尔丁新作《Eden and After》则收入1977—2013年拍摄的300多幅儿童题材彩色摄影。“相较以往,这组作品有了很多转变……他们身上散发着野性而神秘的色彩,彷佛来自另一个星球。他们知道和看到的东西,我们不知道。”
6.森山大道——孤独狂野大师
森山大道(1948—),当代日本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摄影大师。1968年,森山大道发表了惊世处女作《日本剧场写真帖》,由寺山修司撰文,所拍剧场即寺山实验剧场。巡回演出剧团,浪曲演唱者,夜街上的同性恋,脱衣舞者,失明的乞丐……这部影集奠定了森山狂野、惊艳的个性风格,有别于木村伊兵卫、土门拳的人文纪实及东松照明的主观纪实,让森山大道崭露峥嵘。
1960-70年代,森山大道沉迷于摄影的起源与本质,创作了大量狂野而叛逆的经典,如《蜉蝣》、《啊!荒野》、《摄影啊再见》、《远野物语》、《北海道》等。80年代,“他从感光/光照的拜物教主义中觉醒”,回归到日常的《光与影》(1982年)。经过90年代《Hysteric》三部曲的创作,奠定了延续至今的黑白-彩色摄影。2012年森山大道与大师之师威廉•克莱因在泰特现代美术馆举行联合回顾展,更获颁国际摄影中心(ICP)终身成就奖。
森山大道也是散文高手,就他的阅历,他的文笔,真可谓炉火纯青。“人生与年龄等条件无关,考验一直都很严苛,我们终此一生都得迎接最后的大限之日,无法回头,因此当下根本无需介意年龄,只要努力、任性地活着就好,生命的滋味就在于此。我早在许久之前就已破釜沉舟,每天为了应付生活上接踵而来的挑战而活。”(《迈向另一个国度》)
7.薇薇安娜·萨森——备受世界瞩目的女摄影师
薇薇安娜·萨森(VivianeSassen,1972—),荷兰新锐女摄影家,因其“与被拍摄者密切的联系,同时不乏冷静的观察”获荷兰罗马大奖(Prix de Rome)。她的作品色彩强烈,光影迷人,几何构图鲜明,最显著的特征是“色彩中的迷藏”,强烈的明暗对比,通过把人物藏在树枝、草丛、衣裳等东西背后,重塑记忆和梦境。
薇薇安娜·萨森也是一位杰出的时尚摄影师,为诸多时装品牌拍摄宣传照,Diesel、So、Miu Miu等等。和拍艺术照片一样,她也会把模特的衣服藏起来。
8.山本昌男——虚与空,灵性大师
山本昌男(1957—),具有国际影响的日本摄影家。他的照片尺寸极小,构图空灵,以小见大,而且模糊了摄影和绘画的界限。通常他会把照片做旧做暗(甚至看不清楚),故意撕开照片,在照片上画画……作品富有极深的禅意和东方哲学的神髓。他的摄影如同俳句,谈到这一点他说:“俳句乍一看好像只是用五、七、五这种语言的规律来记录已经发生的现象和事件,但是利用看似简单的助词、语助词来进行排列,不同季节的用语都有微妙的搭配,不仅仅只表达字面意思,还可以表达出立体生动的形象。俳句运用简洁的表达方法却让我们感受到了世界的辽阔无垠,这点我觉得非常厉害。摄影作为我自己的表达方式,不同于绘画,它没有素材,咔嚓一下就捕捉一个画面,加上我用的是黑白,颜色也少。即便是在当代艺术当中,摄影也是属于创作元素和技巧比较简洁的一个门类。这是我的黑白照片和俳句的共通之处。”
9.斯蒂夫·麦凯瑞——马格南彩色摄影大师
斯蒂夫·麦凯瑞(SteveMcCurry)
斯蒂夫·麦凯瑞(SteveMcCurry,1950—),美国摄影家,1986年加入玛格南图片社。曾以“阿富汗女孩”(Afghan Girl)闻名世界,系列照片获得“罗伯特·卡帕最佳摄影金奖。他经常奔走于世界各地,也曾为《国家地理》拍摄过西藏专题。
和布列松一样,斯蒂夫·麦凯瑞也是真正严苛的大师。“以往,我每个拍摄都要用掉800到1000个胶卷,其中只有20到25张真正被使用。”他的照片总是展现故事即将发生的那一刻,有着异常独到的光影效果和色彩表现。“对我来说,一份作品最重要的特质在于独立性,只需一张照片,便能带给你一个故事。”
10.斯蒂芬·肖尔——新空间彩色摄影大师
他6岁玩相机,14岁把3张照片卖给了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17岁成为安迪•沃霍尔的专用摄影师,23岁成为在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举办个展的首个在世艺术家,35岁做了哈德逊巴德学院摄影系主任……他就是斯蒂芬•肖尔(Stephen Shore,1947—),新彩色摄影大师,以其专注色彩和空间本质的摄影影响了几代摄影家。
斯蒂芬•肖尔照片中空荡荡的感觉,仿佛代表了空洞而诗意的现代。他既受惠于保罗•希涅克、莫奈等人的绘画,也从十七世纪克劳德•洛兰的风景画里寻找激发内容的形式。作为摄影家兼理论家,他不谈构图,始终致力于探索视觉的结构。“画家是从空白画布开始作画,摄影师则是从混乱的世界中做出决断。”
巴特说得好,有些照片太吵了。这个时代,尤其是彩色照片,喧哗,热闹,总想表达趣味、意义、思想、情感……很少能像斯蒂芬•肖尔这样拍出“空无一物”的彩照。物质层面、描述层面、心理层面、心理模型……已于国内出版的著作《照片的本质》看似说的都是极其精炼的废话,但这正是照片的本质:世界无物存在;唯有沉默。
二、日本街头摄影教父|森山大道
1、森山大道:日本街头摄影的革命者与探索者
2、森山大道,这位日本摄影界的革新者,60年代中期的东京犹如他的画布,他以独特的视角打破摄影的传统束缚,倡导主观性和即时捕捉。他那敏锐的洞察力和对东京街头的狂热追求,使他的作品成为都市欲望的象征,每一幅都如同戏剧般生动,揭示了城市的隐秘情绪。他的首部作品——一系列60年代东京夜总会表演者的海面镜头,就已预示了他未来的风格——黑暗中捕捉到的非凡瞬间。
3、1968年,日本评论家的赞誉如影随形,他们用“尾巴”或“污点”来形容大道作品中的情感深度,这在普雷斯特尔出版的《回顾展》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这部集黑暗、原始与精炼于一身的摄影集,仿佛是摄影者内心的独白,记录了他最具代表性的杰作,证明了在光明与黑暗之间,摄影的魔力往往隐藏在暗处。
4、森山大道对摄影媒介的挑战并未止步于照片本身,他将相册置于“原始”印刷品之上,展示了他对艺术复制的探索精神。无论是通过丝网印刷,还是他的标志性系列被印在日常生活用品上,他的形象超越了镜头,渗透进大众的日常。就像流浪狗照片,尽管它见证了大道的漫步者身份,但照片的开放性和多重解读,使得每一个观察者都能在其中找到共鸣。
5、从东京1966年的街头,到静冈1968年的戏剧氛围,再到1971年纽约的繁华景象,森山大道的足迹遍布全球,他的每一幅作品都是对街头生活的独特见解。他的摄影不仅捕捉了城市生活的瞬间,也引发了关于摄影本质的深度思考——摄影不仅是光的媒介,更是黑暗中创造魔法的艺术。
6、从他的《猎人》系列,到《Provoke》的直接表达,森山大道的每个作品都像是一个故事,讲述了他在镜头前的偶然与必然,他的作品如同一面镜子,反射出东京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他的摄影旅程,就像一部流动的日记,记录着时代的变迁和个人的探索,让我们一同跟随这位日本街头摄影教父,探索他的开创性图像,感受那份独特的东京韵味。
三、日本有哪些比较著名的摄影师
1、蜷川实花,她是当代日本炙手可热的一线女艺术家,与村上隆、奈良美智齐名。她的身影穿梭于摄影、时尚、电影、设计、广告之中,善于运用独特的色彩和用光,把她捕捉到的画面放进调色盘,把色彩变得鲜艳迷幻,使人过目不忘。
2、市桥织江,日系摄影的温文尔雅,市桥织江是新生代摄影师,1978年出生于日本,2001年成为独立摄影师后便不断活跃于日本杂志以及广告界,曾拍摄过麦当劳、优衣库的平面广告。
3、梅佳代,就算你不认识梅佳代,你也可能在网上见过她的作品,梅佳代是一个摄影集可以卖得比森山大道还好的出名摄影师!
4、杉本博司,毕业4年作品进MoMA,2000年获得号称摄影节诺贝尔奖的哈苏大奖,杉本博司应该是目前日本在国际摄影圈数一数二的人物了。
5、滨田英明,他的作品中充满着鲜明的个人风格,参与的商业拍摄也深深地打上滨田英明的印记。曾为五月天拍摄专辑封面,在滨田英明的镜头下,他们仍然保留年少时的美好。
四、杉本博司,荒木经惟,森山大道,三者有何异同
生于1938年的大阪,父亲因为工作关系四处搬家,年轻时夜校学设计辍学,20岁在大阪开过设计事务所,21岁给岩宫武二做助理被引至摄影圈并转赴东京,中间经历父亲去世和女友分手,年轻气盛一心投入自由摄影,1962年24岁时机缘给30岁的细江英公(摄影大师持续成名中,19岁出摄影展出道很早)做助手,不久就自己出来单干搬家到东京南边的逗子市(属神奈川县),一度穷困潦倒,是靠着妻子工作支撑生活,每天拿着妻子给的饭团和三百日元在横须贺(逗子市北)街头拍照,深受威廉姆克莱因(William Klein1956年出版的纽约的新街头摄影影响很大)、东松照明(日本战后的成名摄影师)、尤金阿杰(Eugene Atget19、20世纪交替期拍摄巴黎)等人影响,以强烈对比的黑白照片拍摄街头。
1964年,以横须贺基地为主要内容的街头照片投稿到杂志社被采用,26岁的森山大道开设独立影展,算是在摄影界初露头角。1968年首次摄影集《日本剧场写真》出版,1969年与中平卓马(同龄摄影师及评论家,成名较森山略晚,两人在66年合伙开摄影事务所)等人创办杂志《Provoke挑衅》,个人风格确立,影响很大。70年代后,森山的摄影陷入一段整理期,74年同细江英公、荒木経惟、东松照明、深瀬昌久、横须贺功光等人创立摄影学校(2年后解散),期间出国游历。1982年的《光与影》展览再次获得巨大成功,个人风格稳固,开始不断在日本及海外开展,90年代后成为公认的摄影大师。
生于1940年的东京,父亲是做木屐的工匠也是业余的摄影师,年轻时读印刷工学科,1963年23岁时进入电通公司做设计职员,1964年的摄影集《さっちん》(很独特的街头影集,题目请日语达人翻译下)获得首届太阳赏(出版社平凡社下辖平面杂志《太阳》设立的摄影奖项),受到日本摄影界的关注。70年代初以前出版的摄影集基本都是自制私家版,以城市街头、个人生活及私密性为主题。1971年,荒木経惟与电通公司的同事青木阳子(好像是文案,后来有很多杂志随笔专栏)结婚,同年两人在冲绳的新婚之旅以《センチメンタルな旅》之题个人出版一千册,内容非常的私密,年轻人的新婚、出游、生活、两性。
1972年,荒木辞职成为独立摄影师,也是有很长时间靠着妻子的工作支撑生活。1974年,荒木同上面提到的几位成立摄影学校,与森山大道相识相知,惺惺相惜,也与篠山纪信(同龄摄影师,也拍写真,拍过小野洋子和列侬)关于写真产生争执绝交。荒木这时的作品多出版在各种杂志上,因为私密性的主题一直备受争议。1976年,荒木在银座开展《我的爱。阳子》。1990年初,荒木阳子因癌症去世,荒木経惟因此悲痛而无法自拔,此时两人在杂志上连载的配图文《东京日和》刚刚开始三期,后来荒木决定独自完成专栏借此表达情感(有97年同名电影取自这段经历)。荒木経惟是个多产的摄影师,各种写真、私密生活、两性、东京的摄影集至今已超过350本,也是在90年代后成为公认的摄影大师。
生于1948年的东京,父亲是银座经营美容用品的大商社老板,也是业余落语家(日本单口相声),年轻时以继承父业原因学习经济,求学时热衷于铁路模型转而拍摄铁路照片并获得认可。1970年,22岁的杉本毅然决定转行攻读摄影前往洛杉矶设计艺术中心学院,深受杜尚(Marcel Duchamp)、达达及超现实主义影响,并成为自由摄影师,1974年移居纽约,早年生活也是靠妻子的工作资助生活,因为妻子从事古董经营所以帮忙的杉本博司经常在美国、日本两地奔波,也借此接触到很多日本美术、建筑、文学和历史的研究,他本身也开始收藏日本古文物。
1977年29岁时于日本举行首次个展,内容(好像)是他在美国历史自然博物馆里摆拍的场景。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杉本博司开始在美国各地拍摄剧场系列,在全世界各地拍摄海景系列,形成自己独特的时间与历史特点。80年代后陆续在洛杉矶现代美术馆、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德国古根海姆美术馆等地巡回展出,逐渐成为世界公认摄影大师。2001年获得哈苏基金国际摄影奖(有号称摄影诺贝尔)。(摘自网络)
关于感觉森山大道的作品很普通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