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义恒见识

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围棋入门基本规则(如何判断围棋胜负)

围棋入门基本规则(如何判断围棋胜负)

Hi,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分享围棋入门基本规则的一些知识点,和如何判断围棋胜负的问题解析,大家要是都明白,那么可以忽略,如果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围棋胜负如何计算
  2. 围棋的胜负标准是什么
  3. 如何判断围棋胜负
  4. 围棋怎么分胜负
  5. 如何判断围棋的胜负

一、围棋胜负如何计算

可以看看这个,一共有三种计算胜负的方法,分别是应式计点法,中国数子法,日本数目法。分别可从下面找到。

财团法人日本棋院以及财团法人关西棋院对1949年10月制定的日本棋院围棋规则进行重新修定,制定了日本围棋规则。本规则必须基于对局者的良知和相互信赖的精神来加以运用。

围棋的目的是争夺地的多少,从竞技开始第9条“对局停止”时止。双方在棋盘上较量技艺,至”终盘“为止的整个过程称为“对局”。

解说:对局的范围是指在不重开对局的情况下,对弈双方从初手到接连放弃着手(通称通过)时的“对局停止”时为止。(详细参照第2、9、10条)

对局双方,一方执黑另一方执白,轮流下子行棋。

2、行棋权利的放弃(通过)是放弃者的对局停止宣言,接着对方也通过时,对局即停止,这时不能再往下行棋。

棋盘纵横十九路,共有361个交叉点,棋子只要符合第4条的规定在棋盘上存在,就能在棋盘上交叉点中空着的(以下称为“空点”)任何一点行棋。已经行棋落子的点称为“着点”。

解说:1、使用纵横十九路棋盘,是专业棋手的规则。除了初学者使用的九路棋盘外,只要在对局双方同意的基础上,将来使用二十一路棋盘也是可以的;

2、交点、空点、着点:参考图1的黑1的点称为“交点”,共计361个;尚未落子的点称为“空点”,黑1那样已经下子的点称为“着点”;

3、不符合第4条规定,不能下子的空点:由于下子行棋,结果产生了紧邻处没有空点存在的棋形,因而不能在棋盘上着手。(如胀牯牛棋形,不能下子形成“自杀”-译者注)参考图2黑棋不能在A点下棋。注:黑棋在A点下子后,邻接处仍有空点,故可以行棋落子。

下子后,一方的棋子在其邻接点上只要有空点,就可以在棋盘上存在;如没有空点,则不能在棋盘上存在。

解说:不能在棋盘上存在的棋子:参考图3的白子,由于邻接处没有空点,则不能在棋盘上存在。

由于某一方下子,使对方的棋子不能基于前条规定在棋盘上继续存在时,则应该把对方的这部分棋子全部提取,被提取的棋子称为“提子”。这时,把棋子提取完毕,这步棋才算结束。

解说:被提取的棋子参考图4的1-5,由于黑1,白子在其邻处没有了空点,故不能继续在棋盘上存在,黑方必须把这部分白子全部提取。提完后,这步棋才算走完。注:6-8黑1把白△子提取后,这步棋结束。此时产生了空点,故根据第4条规定,黑1可以走。

双方均可以轮流把对方的一个棋子提取的棋形称为“劫”。被提劫的一方,不能下一步马上把劫提回来。

解说:1、可轮流把对方的一个棋子提取的棋形:参考图5的黑1可以提掉白△子。白棋也可以反提掉黑1之子的棋形;

2、不能在下一步马上把劫提回来:参考图5的黑1后,白棋如果不在别的地方走一步以上,就不能在白△子处下子把黑棋提回来。由于这个目的,在别的地方下子称为“寻劫材”;

3、不“寻劫材”便在下一步反提回劫,这时根据第14条规定,形成犯规。全局即告负。

对方行棋着手后,不被吃掉的棋子,或者即使被提掉又能重新产生出不会被吃掉的棋子,则称为“活棋”。活棋以外的棋子称为“死棋”。

解说:1、对方着手行棋后不被吃掉的“活棋”参考图6的1-4的所有黑棋均是“活棋”。

2、即使被提取又能重新产生出不会被吃掉的棋子的活棋:参考图7的1-3的黑△一子、黑△二子和黑△一子,如白方着手均会被提掉,但黑方下一步棋又可把白棋子提取,从而产生出不会被吃掉的棋子。这是“倒扑”棋例。

3、死棋:参考图7的1-3的白△二子、白△一子和白△四子全部都是“死棋”。参考图8的1-3的黑子都是“死棋”。

在第9条的“对局停止”后,在确认棋子的死活时,不能反提回同一劫争。不过,被提劫的一方一旦放弃着手权利后,可以重新反提回那一劫争。

解说:这是有关带劫棋子死活的规定。

1、不能反提回同一劫争:随着对局的停止,劫的反提也随之停止,即便盘上存在“摇橹劫双活”,而有无限多的劫材,也不能利用它来把劫反提过来。参考图9-1紧气劫的补棋

(1)黑方因为劫材多而不在A位补棋,就此主张终局全产生什么问题呢?(这一点是日本规则与中国规则的相异之处。由于日本规则规定,在终局后计算胜负是以各自所实际占得的“地”的多少来决定的,所以黑不在A位补棋即可多得一目棋,在半目胜负的情况下胜负逆转。而中国规则是以实际生存棋盘上的棋子的总数来决定胜败,故即便黑在A位补一手棋,也不会影响全体总数。在后面的有关双活时的计算上同样相异,这都是胜负是以“地”还是以”活棋总子数“的多少来决定的差异所造成的-译者注)

(2)结论是:如果这样就此终局的话,黑白双方都是“死棋”。

(3)参考图9-2的白△一子,如被黑下在A位即被吃掉,故显然是“死棋”;而黑七子是“死棋”的理由如2-3白1-3所示。(根据不能反提回同一劫争的规定,故黑2只能弃权通过)

2、一旦放弃着手权利后,又可重新把劫反提回来:劫被提后,放弃下一步棋的着手权利后,如同重开对局可以重新提劫。参考图10-1缓一气劫

(1)黑方能否不在A位补棋而终局?

(2)结论是:只要是白方不在实战中通过劫争来加以解决,而就此终局的话,图中的白一子是“死棋”,黑八子是“活棋”,从而不必在A位补棋。

(3)黑八子是“活棋”的理由如参考图10的2-4的白1至黑6所示。黑2放弃着手权利一次,故可于黑4提回劫争。

3、反提回同一劫必须满足放弃着手的条件:同时出现两个互提的劫时,必须指定在哪一个劫放弃着手权利。参考图11-1“缓一气劫”与“连环劫双活”并存

(1)右角和左角的棋形同时在棋盘上出现时,对于右角的“缓一气劫”,黑方能否不在A位补棋而终局呢?

(2)结论是:如果这样终局的话,即使左角存在“连环劫双活”,右角的白△一子也是“死棋”,黑八子是“活棋”,左角的“连环劫双活”不变,黑方不必在A位补棋。

(3)其理由如2-4图白1至黑12所示。黑4反提回劫,是因为黑2已经满足在同一劫争中放弃着手的条件。

某一方的活棋所围住的空点称为“目”,目以外的空点称为“单官”。有单官存在的活棋称为“双活棋”,双活棋以外的活棋的目称为“地”,地的一点即为“一目棋”。

解说:“地”的基本概念是:“完全的并且独立生存的活棋的目称为地,而共有单官才得以生存的双活棋,因其本身不是独立的活棋,所以其围住的目不是地”。(这是终局后计算胜负时涉及的概念。日本规则规定,胜负是以“地”的多少来决定的。中国规则则是以生存于棋盘的总子数。其中包括“双活棋”的子数的多少来定。因此,计算同一盘棋的胜负,用不同的规则就可能产生相反的结果。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局面相当细微并且只存有一个“单片劫”时,日本规则是只要打赢该劫便可多得一目“地”,单官与最后计算“地”的多少无直接关系。中国规则由于是以总的活棋子数来定胜负(包括单官)。故在劫材有利的情况下,可以强行“打劫收后”,以此多占得一个甚至数个单官-译者注)

1、目与地参考图12的a-d是黑棋独立生存的活棋的目,所以是地。

2、双活棋与单官参考图13的a位是单官。黑十二子与白五子是共有单官而生存的活棋,所以是“双活棋”,A位是双活棋中的目而不是地。连环劫双活参考图14的a, b位,不是某一方的活棋所围住的空点,故为单官。黑六子与白十二子是共有单官的双活棋。

3、为确定“地”收单官参考图15的状态,因黑白都是共有a位单官的活棋,故为双活棋。围住的目不成其为地。黑白双方为了使目变成地,必须在a位下子。

一方放弃着手权利,接着另一方也放弃时,“对局停止”成立。解说:放弃着手是对局停止的宣言。接着对方也同样放弃时,对局即停止。双方表明放弃着手的意思时,也就是对局停止之时。第9条-2对局停止后,双方确认棋子的死活以及地,并且达成议对局结束,称之为“终局”。

解说:1、“收单官”、“补棋”是必要着手为了确认棋子的死活和地,根据第8条规定规定,终局前必须“收单官”及“补棋”。

2、对局停止后的“收单官”、“补棋”规定的例外根据对局者的协议,对局停止后所进行的适宜的“收单官”、及“补棋”。不属于规定内的着手。

对局停止后,一方要求重新开始对局时,必须服从对方有先行下子的权利。

解说:1、重开对局的要求即解除对局的停止状态。再次开始竞技。

2、对方有先行着手的权利(1)对局再开之前,在停止期间如果有规定外的着手,可视其为无效,重新开始对局;(2)从要求重开对局的对方开始行棋。

3、必须服从本项规定被要求重开对局的一方,如果认为无继续着手的必要性,可以放弃着手权利。

双方达成终局协议后,相互把自己地中的对方死棋子取出,加算到提子中。

解说:地中的对方的死棋子,没有必要根据第5条的方法将其全部围住之后再提取,可以不着手而直接就此提去。

1、终局后可以就此提去的棋子参考图16的白△一子是黑地中的死棋子,终局后黑方可以就此将其提去;

2、终局后不能就此提取的棋子参考图17的黑△二子虽是死棋,但由于白棋是双活棋,其中的目不是地。因而终局后白方不能就此提去黑二子。注:白棋可在终局前,在a位提掉黑△二子,黑补,白再提去该黑一子。

用提子互填对方的地,比较双方地的目数,多的一方为胜。相同时称之为“和棋”。

解说:提子数多于对方的地的目数时,以剩下的提子数加算到自己的地的目数中。

一方对胜负有异议时,必须通过复盘再现等办法,再次确认胜负。

解说:从第一着起复盘再现,再次确认胜负是义务,不得加以拒绝。

双方确认胜负后,不能以任何理由来加以改变。

解说:例如,发现了“提子”的一部分,或在棋谱中发现对方有连续下子、未寻劫就提回劫等犯规事实(如在胜负确认之前,犯规一方在犯规时即时告负……第14条)。但在确认了胜负之后,不能以上述事实为由来改变胜负。

在对局途中,可以提出自己失败来结束对局,称之为“认输”,对方获“中盘胜”。

对局中出现同一局面反复的情形时,经双方同意,为“无胜负”。

解说:1、同一局面反复的例子即参考图18的三劫、循环劫、长生劫等出现时;

2、双方同意时作为无胜负考虑到确认反复次数有困难,经双方同意时为无胜负。

第9条的有关对局停止后,对局者发现了有效手段,因此而关系到胜负,以至于不能达成终局协议时,双方都为负。

解说:双方在放弃着手权利后都发现了有效手段,如果让对方先下手则自己必败时,就都不要求重开对局,而不能就终局达成协议时,双方都为负。参考图19的1-2图的状态下“对局停止”之后,双方都发现a位是有效手段,如让对方先着则败局定,并就终局又达不成协议时,双方为负。

对局中棋子移动了位置,并又继续了对弈,把移动的棋子复归原位后继续进行对局。这时,如果对局者对此不能达成协议,双方告负。

解说:对局者就移动的棋子复原不能协调时,或者在原来的位置上已有别的棋子存在,或成为不能在棋盘上存在的棋子等到情况。在规则上不可能复归原位时,双方对此都有责任,故均为负。

第14条(犯规负)如果在双方确认胜负之前,一方违反了以上规则时,在犯规时即告负。

解说:在确认胜负前,无论任何情形,当犯规着手出现时即时告负。

注:胜负确认之后发现时,根据第10条-4的规定,胜负不变。

围棋:围棋乃“争点”之竞技,争得之点,不论子空,皆为“域点”。双方域点之和即为棋枰之点数,双方域点之差则为胜负之点数。

对局:对局乃围棋之比赛,一次比赛称为“一局”,比赛之胜负以“局”为单位,不论一点胜或不计点胜皆为“一局胜”。

艺品:棋艺简称“艺”,棋品简称“品”。棋艺与棋品乃对局争胜之战术与战略,其变化因人而异。棋艺乃熟能生巧之功夫,棋品乃人品之化境。一代围棋宗师除“超高”之棋艺外,兼具非常人所能及之“无上”棋品。

理规:棋理简称“理”,棋规简称“规”。棋理乃棋规之本,棋规乃棋艺之本。棋艺虽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宗”即棋规。棋理之奥秘在于:穷则禁、禁则变、变则通、通则终,与易经: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两者相通。目前第一二两代传统棋规穷未除尽,则有“无胜负”判例。“何者为穷,如何除尽”乃围棋规则五千年不解之谜。棋道:围棋之道不可只重棋艺,必须艺、品、理、规、礼,五者兼备,斯谓“棋道”。

守礼:双方遵守礼节乃互相尊重之表示,使对局气氛和谐优雅,提高棋士气质与修养。

(一)仪态:对局时应凝神端坐,不偏不倚,全神贯注,决定着点后,始可取子着下,不得预抓一把棋子握于掌中,甚至反覆左右换手之陋习。

(二)风度:取子、着子、提子之动作,应缓急适度而有优雅之韵律感。不得妨碍对方视线或干扰对方思考,保持宁静。离座应裁判或对方同意。

置子:对局中除棋枰上有活子死子,棋盒中有剩子,其他任何处所不得有棋子。

填满:填满计点为本规则首创之计算实务。其相关之必要规定双方严格遵守,藉以达到计算绝对无误。

(一)查子:对局开始前,双方必先检查应氏棋盒中所置棋子是否齐全,如有缺少,补足后对局。

(二)收子:填满计点完毕后,应各自将棋子收回棋盒中,证明填满计点时,所填子数各为180颗,胜负点数始可确认。

虚手:国际棋赛日增,言语不通已为常事,围棋俗称手谈,无须对话。无权争点或无点可争之单方虚手应放一子于棋枰外侧右下方,表示虚手。

认输:对局中途一方因域点明显不够,经再三研究,绝无反败为胜之机会,应放两子于棋枰外侧右下方表示认输,着手终止对方不计胜。

着手:简称“手”,本规则创:“手分虚实”,实手有着子兼手数,虚手无着子仅手数。着手规律:空枰开局、黑先白后、一次一手、手分虚实。

实手:本规则创“除穷任择”:着必有变,变穷禁着。颗、块子自提,有变可着。热子即提,越环再搅颗子自搅,变穷禁着。

虚手:单方虚手认输,着手终止。非认输之单方虚手,着手继续。单官着完,双方虚手,着手休止,清除死子如有歧见,着手可再继续。死子清完,变方再虚手,着手终了,四虚终局。

让手:白方无权争点而虚手称“认手棋”,一方无点可争而虚手称“让手官”。

气尽:凡有关棋子死活之贴邻空点,称为“气点”,简称“气”。有子方有气,气因子而异,有颗、块、劫三种。气点着完称为“气尽”。

提取:简称“提”,须有变兼气尽,由尽其气者为之。双方气应提对方。颗块子提必有变皆可气尽,劫子提后有变方可气尽,提后变穷不可气尽。

死活:死活有歧见应以“提取”证明之,提取为死子,不提取为活子。任何劫型死活,一律提证死活,不得判定死活。

四类:本规则创“气定死活”:气分静态动态各两类,静分虚实,动分争搅。虚气皆为外气除非变方内外劫“配对”,实气皆为内气至少“成双”。争气虚实未定双方必争,搅气虚实已定单方搅局。

十型:实气七型块子四劫子三:地气、眼气、公气、眼公气、眼劫气、公劫气、四劫气。虚气两型块劫各一。争劫气一型,搅气与衡虚劫气同型。

变穷:简称“穷”乃变方互不相让之同型反覆或循环。穷则无胜负,穷如何除尽乃五千年不解之谜。

打劫:乃劫子除穷规则,本规则创“劫分争搅”:反覆为争循环为搅。热子禁提除争穷,越环禁搅除搅穷。穷已除尽,任何劫型死活,皆有一定结果。

劫型:黑白虎口配对造成“劫型”。劫型中可互提之子称为“劫子”,虎口有小中大,劫子有单双三。

争劫:乃生死劫,连续反覆所争之劫子称为“热子”。凡提取热子须间隔一实手或虚手,否则争穷。

热子:传统仅“单热子”,本规则创:长生劫之双劫子逢双皆成“双热子”。争三劫除单热子外另一单或双劫子,视同热子,皆成“孪热子”。

搅子:乃搅方所造成之循环劫,搅方连续提劫,不争热子无关死活。越环后环环相同,实为搅穷。

本规则创“越环禁搅”:搅方如越环应禁止续搅,否则搅穷。衡劫活搅还原,虚劫死搅被提。

准则:本规则创“子空皆地、空属邻界”为胜负准则:凡“活子”及其“属空”皆为“域点”。

实务:本规则创“填满计点、以子量地”为计算实务:原有邻界一子未变,胜负点数幼儿可一目了然。

填满:四虚终局后,即须计点。余空称“胜空”,余子称“负子”。双活中邻界黑白兼有之“公空”,多于一空各填其半,少至一空不得填子。

区位:胜空定位先角后边。负子填于胜空。局差还点、时差罚点,二点折一子分区填于近剩空之腹点。

计算:胜负点数之计算以“差值”为准,公空无差值,胜空一点,负子、还子、罚子、每子三点。点多者胜,分“不计胜”、“计点胜”。

一、空枰开局:应氏棋规不论对子、让子一律空枰开局。中国传统棋规一律座子开局。日本棋规对子空枰开局,让子座子开局。座子开局减少棋局变化,不合棋理。

二、除穷任择:除同型反覆或循环之“变穷”着点外,任意择点。实手择点再无任何限制,限制越少变化越多。

三、虚手条件:虚手有一定条件,不得任意虚手。

乙、非认输之单方虚手着手继续。

丙、单官收完双方虚手着手休止,死子有歧见可续着。

丁、死子清完双方虚手着手终了,四虚终局填满计点。

四、气尽提取:应氏棋规提取条件有三:

五、提证死活:清理死子双方对“气定死活”之共识有歧见,一律提证死活,不得判定死活。提取规则改“提必有变”,地域定义改“子空皆地”,提证死活方可办到。

六、变穷打劫:应氏棋规首创劫分争搅。

(三)挛热子争三劫。凡提取热子必须间隔一实手或虚手。

(三)颗子自搅。凡搅方越环变穷禁止续搅。

传统棋规除单劫外,皆判无胜负。

七、填满计点:应氏棋规以“子空皆地、空属邻界”为胜负准则,以“填满计点”“以子量地”为计算实务。使用量斗棋盒,保证黑白各180子。棋子填完后,胜负点数,幼儿亦能一目了然,无须计算。

八、黑还八点:凡猜先对局规定黑还八点无差黑胜,有双重科学依据,(一)经过十余年几万局职业棋士之猜先对局统计,以黑还八点最接近黑白胜负各半。

(二)目前九段与初段相差二先,二先被除八段,每段相差1/4先折还二点,依此推算黑还八点与胜率统计吻合,别无选择。

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运动委员会审定

一、棋盘盘面有纵横各十九条等距离、垂直交叉的平行线,共构成361个交叉点(以下简称为“点”)。在盘面上标有几个小园点。称为星位,中央的星位又称“天元”。

二、棋子棋子分黑白两色。均为扁园形。棋子的数量以黑子、白子各180个为宜。

一、对局双方各执一色棋子,黑先白后,交替下子,每次只能下一子。

三、棋子下定后,不得向其他点移动。

四、轮流下子是双方的权利,但允许任何一方放弃下子权。

第三条棋子的气个棋子在棋盘上,与它直线紧邻的空点是这个棋子的“气”。棋子直线紧邻的点上,如果有同色棋子存在,则它们便相互连接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它们的气也应一并计算。棋子直线紧邻的点上,如果有异色棋子存在,这口气就不复存在。如所有的气均为对方所占据,便呈无气状态。无气状态的棋子不能在棋盘上存在。

第四条提子把无气之子提出盘外的手段叫“提子”。

提子有二种:一、下子后,对方棋子无气,应立即提取。

二、下子后,双方棋子都呈无气状态,应立即提取对方无气之子。

第五条禁着点棋盘上的任何一点,如某方下子后,该子立即呈无气状态,同时又不能提取对方的棋子,这个点,叫做“禁着点”,禁止下子。

一、棋局下到双方一致确认着子完毕,为终局。

二、对局中,有一方中途认输,为终局。

第八条活棋和死棋终局时,经双方确认,不能避免被提取的棋,都是死棋。终局时,经双方确认,不能被提取的棋,都是活棋。

第九条计算胜负双方下子完毕的棋局,计算胜负采用数子法。先将双方死子全部清理出盘外,然后对一方的活棋(包括活棋围住的点)以子为单位进行计数。双方活棋之间的空点各得一半,一个点即为一子。胜负的基准以棋局总点数的一半1801/2点为归本数。凡一方活棋与所属空点的总和大于此数者为胜,小于此数者为负,等于此数者为和。采用贴子方式的棋局,胜负标准另行规定。

第十条先后手的确定对局的先后手,由大会抽签编排或对局前猜先决定。

第十一条贴子为了抵消黑方先手的效率,现行全国性正式比赛在终局计算胜负时,黑方需贴出二又四分之三子。

第十二条计时计时是保证比赛顺利进行的重要手段之一。一切有条件的比赛应采用计时制度。

一、时限根据比赛性质的不同,应事先规定一局棋的每方可用时限。棋手用时不得超过规定时限。规定一局棋的时限可长可短,基层比赛可规定为1-2小时,全国比赛要求在一天之内结束。

二、读秒在采用读秒的比赛中,应事先规定在时限内保留几分钟开始读秒。全国比赛保留五分钟读秒,基层比赛亦可保留一分钟开始读秒。读秒时,凡一步棋用时不足一分钟的不计时间。每满一分钟则在保留时间内扣除一分钟,但不得用完规定时间。读秒工作由裁判员执行,在30秒、40秒、50秒、55秒、58秒、一分钟时各报秒一次。每扣除保留的一分钟,裁判员应及时通知棋手“还剩 X分钟”。最后一分钟读秒的方式是30秒、40秒、50秒、然后1、2、3、4、5、6、7、8、9...以准确的语声逐秒报出。最后的报法是“10,超时判负”。快棋比赛的读秒办法,可根据具体情况由竞赛大会另作规定。

一、除总则第七条的规定外,凡比赛一方弃权或因各种原因被裁判员判负、判和的对局,也作终局处理。

二、双方确认的终局,确认的次序应是,先由轮走方,后是对方以异色棋子一枚放于已方棋盘右下角的线外。

第十四条对局的暂停和封棋规定有暂停的比赛对局中(如一日制比赛,中午须暂停等)暂停时间不计入对局时限。重大的比赛,可采用封棋制度,当比赛到规定的封棋时间,而对局尚未结束。已下过子的一方应立即退场,轮下子的一方思考后,把准备下的点写在记录纸上,然后密封交裁判员。续赛时,裁判员当场启封,按所标记的位置下子,比赛继续进行。

一、对局者不得无故弃权和中途退出比赛。

二、比赛时,对局者不得有任何妨碍对方思考的行为。

三、比赛中,对局者不得和其他人议论对局的棋势,或查阅有关资料。

四、比赛中,对局者不得随意在赛场来回走动,观看他人的棋局。

五、对局者应注意言行文明,保持衣着整洁。

一、读秒时,有询问已方还剩几分钟的权利。

二、如出现足以妨碍自己正常比赛的现象或发现问题,有向裁判员提出意见的权利。但除较紧迫的事件外,对局者应在自己走棋的时间内提出。

三、终局计算胜负时,对局者有要求纠正数子和计算胜负失误的权利。

四、裁判员作出判决,对局者必须服从,如有疑义应通过组织程序立即向大会提出申诉。

五、对局者有遵守赛场纪律的义务。

六、在对手离席时下的子,有告诉对方棋子下在哪里的义务。

七、比赛终局后,对局者有整理好棋具和立即退场的义务。

一、一方并未表示弃权,另一方连走二步,判连走二步者为负。二、棋子下完后,又从棋盘上拿起下在别处。判棋子放回原处,警告一次。如棋子确系掉落,允许其拣起后任选着点。

三、对局中途发现前面下的棋子已有移动,在征得对局者一致意见后,可判移动之子挪回原处,或者判移子有效。在对局者意见不一致时,应立即报请裁判长处理。裁判长可根据移动之子对棋局进程的影响程度,判: 1.移动之子挪回原处; 2.移动之子有效; 3.和棋 4.重下如属故意移子,应判移子者为负。

四、对局中,因外界不可抗拒的原因导致棋局散乱,应经双方复盘确认后,继续比赛。如双方没有能力复盘,则判和或重下。如对局者确属无意散乱了棋局,可复盘续赛。不

二、围棋的胜负标准是什么

胜负判别:通俗来说为白棋177子为胜,黑棋184.5子为胜。中国采用数子规则,因为黑方先行存在一定的优势,所以所有规则都采用了贴目制度。贴3又3/4子的规则:如果数的是黑棋,再减去3又3/4子,如果数的是白棋,再加上3又3/4子。

结果和180又1/2(棋盘361个点的一半)比较,超过就算胜,否则判负。黑目数超过184.25子即胜,而白只需超过176.75子即胜。

按照中国规则,围棋棋盘一共是19X19=361个交叉点,理论上说某一方占领了其中一半以上,也就是181个交叉点,就是胜利。但由于黑棋先走棋有一定优势,为了平衡这种优势,围棋规则规定黑棋至少要占领185个交叉点才算胜利,相对应的白棋只要占领177个交叉点就可以胜利了。

1、对局双方各执一色棋子,黑先白后,交替下子,每次只能下一子。

3、棋子落子后,不得向其他位置移动。

4、轮流下子是双方的权利,但允许任何一方放弃下子权而使用虚着。

棋子的气:一个棋子在棋盘上,与它直线紧邻的空点是这个棋子的“气”。棋子直线紧邻的点上,如果有同色棋子存在,则它们便相互连接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它们的气也应一并计算。棋子直线紧邻的点上,如果有异色棋子存在,这口气就不复存在。如所有的气均为对方所占据,便呈无气状态。无气状态的棋子不能在棋盘上存在,也就是——提子。

提子:把无气之子提出盘外的手段叫“提子”。

1、下子后,对方棋子无气,应立即提取。

2、下子后,双方棋子都呈无气状态,应立即提取对方无气之子。

拔掉对手一颗棋子之后,就是禁着点(也叫禁入点)。棋盘上的任何一子,如某方下子后,该子立即呈无气状态,同时又不能提取对方的棋子,这个点,叫做“禁着点”,禁止被提方下子。

三、如何判断围棋胜负

比目法是中国最早的判定围棋胜负的方法。围棋东传日本是在唐代之前,因此日本一千多年的围棋历史里,始终是以比目法作为胜负的计算标准。后来围棋由日本传往世界各国,比目法也随之流传过去,因此。世界各地判定围棋胜负的方法也采用的是比目法。

由活子所围成的空点就是目,1个空点是1目。一盘棋下完之后,看谁围的空点较多谁就获胜。目也称为“路”。比目法的特点在强调棋子的围地效能,没有围到空的棋子称为单官,在比目法里单官完全没有作用。

数子法比比目法有一个明显的优越之处,那就是死活可以用提取来证明。数子法的计算标准是把和棋所有的活子加起来,看谁活的棋子多谁就是胜利者。

从表面上看计点法与数子法没什么两样,也是以棋盘总点数361为准,谁超过半数谁就获胜。一块活棋中,棋子是1点,空也是1点。道理和数子法完全一样,但是计点法要较数字法精密些,计算时不会破坏棋形,也容易查证。

数子法是围棋比赛结束时的一种计分方式,目前为中国规则与应氏规则所采用。

对局双方需收尽单官,将活子及活子所围之空计为领地,白方加上贴目后,总合较多的一方获胜。与比目法相比,数子法逻辑性较完整,且不需保留死子。

因需计之点众多,中国式数子法先要“做棋”,将某方领地调整为10的倍数的小方块,再数余子;缺点是会导致棋型被破坏,有碍观瞻。应氏规则规定黑白棋盒中棋子均为180个,局终将双方棋盒中的棋填入各自实空,此时比较棋盒中之余子即可知胜负。

四、围棋怎么分胜负

一般判定围棋胜负的方法有三种。

比目法是中国最早的判定围棋胜负的方法。围棋东传日本是在唐代之前,因此日本一千多年的围棋历史里,始终是以比目法作为胜负的计算标准。后来围棋由日本传往世界各国,比目法也随之流传过去。

因此,世界各地判定围棋胜负的方法也采用的是比目法。由活子所围成的空点就是目,1个空点是1目。一盘棋下完之后,看谁围的空点较多谁就获胜。目也称为“路”。比目法的特点在强调棋子的围地效能,没有围到空的棋子称为单官,在比目法里单官完全没有作用。

数子法比比目法有一个明显的优越之处,那就是死活可以用提取来证明。数子法的计算标准是把和棋所有的活子加起来,看谁活的棋子多谁就是胜利者。

从表面上看计点法与数子法没什么两样,也是以棋盘总点数361为准,谁超过半数谁就获胜。一块活棋中,棋子是1点,空也是1点。道理和数子法完全一样,但是计点法要较数字法精密些,计算时不会破坏棋形,也容易查证。

围棋的基本规则规定:对局者一方执黑子先行(让子棋除外),另一方执白子,双方轮流交替下一子到棋盘的交叉点上(已有棋子的交叉点不能下子,禁着点不能下子),棋子下定后不允许再挪动位置。这一点同中国象棋和国际象棋有着根本的区别。

在双方行棋的过程中,运用吃子、打劫、作活、围地等技术直至终局,所谓终局就是棋盘上每一个交叉点的归属均已完全确定下来。

围棋对局中正确的拿子方法是:用食指和中指的指尖夹住棋子,准确地将棋子轻轻放在棋盘的交叉点上,业余棋手当中,有些人习惯于用拇指和食指夹住棋子,这种姿势很不正确,不能登大雅之堂。

行棋的规则:由黑棋先走,黑1占右上角,白2占左下角,黑3占左上角,白4占右下角,黑5攻击白4,双方一替一手的应接直至白18,这就是所谓的下围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围棋规则

五、如何判断围棋的胜负

罚点,是在应氏规则里才有的东西,数子法和数目法没有。应氏杯有一套应氏规则,把围棋棋盘上的地盘以“点”为单位计算,棋盘上一共361个交叉点,就有361点。最后谁占据的点多,为胜。

应氏规则里,棋手的用时没有读秒,而是采用“罚点”。一般规定,每方3.5个小时,用完之后,就算超时。每35分钟,进行一次罚点。35分钟内罚2点(就是扣点2个点的意思),35-70分钟罚4点,70-105分钟罚6点,超过105分钟判负。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围棋入门基本规则和如何判断围棋胜负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

赞(5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和图片均来自网友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理解!
文章名称:围棋入门基本规则(如何判断围棋胜负)
文章链接:/remen/326.html

凯义恒见识

围棋入门基本规则(如何判断围棋胜负)